到底什么叫“林克精翻”?-土狗cg资源站

⼤家好,我就是林克。
经常有群友在群⾥问我:什么是“林克精翻”?这是啥新技术吗?谁是林克?怎么不救塞尔达公
主,跑来⼲翻译了?
别急,今天我就跟⼤家⼀次性唠明⽩。
“林克精翻”不是什么⿊科技,也不是AI,它就是我,⼀个活⼈,⽤最“笨”的办法,给CG教程做的
⼀套⾼标准、⼈⼯精细化翻译服务。 为的就是解决下⾯这些让学习者头疼的破事⼉。
为啥我不放⼼AI,⾮要⾃⼰上⼿?
因为机翻在学CG这种专业东⻄的时候,有些固有问题。

  1. 字幕和画⾯对不上,这事⼉真挺烦⼈的
    **2. 专业术语准确性存疑
    问题: 你肯定遇到过,⽼师在那边⼀通操作猛如⻁,字幕要么慢半拍,要么提前溜⾛,有时
    候⼲脆整句都丢了。本来是跟着学的,结果硬⽣⽣变成了猜谜游戏,体验极差。字幕⼀闪⽽
    过,或者⼀⼤⻓串直接糊在关键操作区域上,你说⽓不⽓⼈。
    我的做法: 我是逐帧校对时间轴的。我会像看电影⼀样仔细看视频,跟着⽼师的语速和操作
    节奏,⼀个⼀个⼿动调整每句字幕的开始和结束时间。⽐如⽼师说“我将开始制作这个洞⽳场
    景”,我就会确保字幕从 00:00:04,100 开始,到他打开场景⽂件的动作结束时
    ( 00:00:06,360 )才消失。这样你才能眼⽿同步,专⼼学东⻄,⽽不是跟错位的字幕较
    劲。
    AI的脑回路: AI的本质是“统计推理”,它⽆法真正“理解”CG⾏业的上下⽂语境。这⼀点在翻
    译中尤为致命。CG领域就像医学、建筑⼀样,有⾃⼰的术语系统,许多词在通⽤语境下有截
    然不同的含义。
    ⽐如,“Bake”在CG中常指“烘焙贴图”或“烘焙光照”,但AI经常将其误解为“烘烤”,上下⽂
    ⼀出错,教程就看得云⾥雾⾥。再⽐如,“Rigging”是⻆⾊绑定系统,AI⼀旦脱离动画语
    境,可能给你翻成“装备”或“操纵”。“Mesh”是模型⽹格,不是“纱布”;“Render Pass”是
    渲染通道,不是“通过渲染”,意思全拧了。
    我的做法:
    ⾏业共识最重要: CG术语不能瞎翻译。“Metalness”就得是“⾦属度”,⽽不是“⾦属
    性”;C4D⾥的“Cloner”就是“克隆器”,不能是“复制器”。3. 把“废话”和“机器话”都给你滤掉
    ⾃建“军⽕库”: 为了这个,我们吭哧吭哧建了⼀个接近1w词的术语对照库,把C4D、
    Maya、Blender这些主流软件的官⽅说法和⾏业习惯⽤法都收进去了。这样就能保证字
    幕⾥的每个按钮、每个参数,都和你软件界⾯上的⼀模⼀样。
    纠正原作者的错: 有时候连原作者都会⼝误,⽐如把“Ambient Occlusion”(环境光遮
    蔽)说成“环境光吸收”。我发现了,就会在翻译⾥直接帮你改正,并(注:原⽂为
    Ambient Absorption,标准术语应为Ambient Occlusion)”,保证你学到的是对的。
图片[1]-到底什么叫“林克精翻”?-土狗cg资源站
  1. 把“废话”和“机器话”都给你滤掉
    ⾃建“军⽕库”: 为了这个,我们吭哧吭哧建了⼀个接近1w词的术语对照库,把C4D、
    Maya、Blender这些主流软件的官⽅说法和⾏业习惯⽤法都收进去了。这样就能保证字
    幕⾥的每个按钮、每个参数,都和你软件界⾯上的⼀模⼀样。
    纠正原作者的错: 有时候连原作者都会⼝误,⽐如把“Ambient Occlusion”(环境光遮
    蔽)说成“环境光吸收”。我发现了,就会在翻译⾥直接帮你改正,并(注:原⽂为
    Ambient Absorption,标准术语应为Ambient Occlusion)”,保证你学到的是对的。⼝说⽆凭,直接上个对⽐
    这是从“40 对称性洞⽳结构制作”⾥截的⼀段,你感受⼀下:
    🎬 保存点操作逻辑对⽐(第40课字幕⽚段 05:45–06:15)
    机翻字幕 ⼈⼯精翻字幕
    如果你不喜欢,可能想要回去。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满意,想要返回之前的某个状态,
    这可能是⼀个你⽆法回去的情
    况。
    有时可能会陷⼊⼀个⽆法挽回的境地,
    如果你按下 Ctrl Z,可能⽆法回
    去。
    因为反复按Ctrl+Z也未必能完全恢复到我们想要的节点。
    如果你想从头开始,可以在保存
    点再次调⽤建模。
    所以,如果你想从某个⼲净的状态重新开始,就可以随时
    调⽤“保存点”⾥的备份模型。
    到底翻译的好不好,⾼下⽴判。
    最后,这不只是⼀份字幕
    AI的“忠诚”: ⽼师在录教程的时候,难免会有些⼝误、重复,或者“呃…嗯…”之类的⼝头
    禅。AI会⾮常“忠实”地把这些东⻄全都给你翻出来,结果就是字幕看得⼈云⾥雾⾥,你还得在
    脑⼦⾥⾃⼰给他捋逻辑。
    我的做法:
    帮你梳理逻辑: 我会把这些⼝语化的碎⽚信息,给你整合成清晰、准确的操作指令。
    ⽐如⽼师说: “把这个……呃……点⼀下那个按钮……不对,应该是先拖动这⾥……”
    到我⼿⾥就会变成: “选中该按钮后,直接拖拽⾄⽬标区域。” 是不是⼀下就清爽了?
    说⼈话,不说“机器话”: AI翻译中⽂时常常很⽣硬。⽐如原⽂是“If you don’t like it, you
    might want to go back”,AI会直译成“如果你不喜欢,你可能想回去”——听着就像让你
    转身回家。
    实际上这句出现在操作说明⾥,真正的意思是“如果操作过程中不满意,可以返回之前的
    某个步骤”。
    我会结合上下⽂,把它处理成:“如果操作不满意,可随时调⽤‘保存点’中的备份模型。”
    这才是⼈话,是能帮⼈理解、能⽤得上的中⽂,不是冷冰冰的字⾯对应。我觉得只给个好字幕还不够,为了让⼤家学得更轻松,我还整理了⼀⼤堆配套学习资料,算是个
    “学习⼤礼包”吧(完全超出了正常翻译的⼯作内容了= =):
  2. 课程问答: 帮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“为什么”。
    这部分内容直接解答了学习者在观看课程时最常遇到的问题。它将课程中的难点、关键点、
    易混淆的知识点,以问答的形式进⾏梳理。例如,课程中可能会演示⼀个操作,但没有深⼊
    解释“为什么”要这样做。F&Q会补充这些“为什么”,帮助您理解操作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思路。
    ⽐如,在F&Q⽂档中,详细解释了C4D背景设计⼤师课的核⼼理念、Redshift渲染前的UI和